临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临平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市辖区。作为临平首部地名志配股票配资网,该志书在地名普查、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利用了地方志书、丛书及新时代地情风貌,系统梳理了临平的地名文化脉络。
《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全文81万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采用编章体,正文设临平概括、政区与聚落、非行政区、城镇交通和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纪念地和名胜古迹、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文化9编33章69节,收录各类地名词条2282个,附有地名考辨文论,其内容兼顾了自然实体、人文地理、经济社会和民风民俗等多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地名的命名渊源、来历含义和历史沿革。卷首辑选彩图13幅,主体内容设概述、专志,卷尾内容设附录、索引、后记,内插临平古地图、行政区划图9幅。
本志编纂工作于2022年5月正式启动,2024年1月形成初稿,10月通过专家评审,2025年7月正式出版成书。编纂期间,反复修改完善,并由各街道(镇)及相关单位多次核对,确保内容准确。
《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临平区地名文化研究的空白,更以系统化、权威性的方式记录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该志书的出版,标志着临平区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认同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成为展现临平历史底蕴、彰显城市特色的文化名片,为新时代临平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由杭州市临平区民政局组织编纂,浙江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承担编纂工作,由浙江省区划地名学会副会长王建富、浙江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专家组副组长张健担任顾问并对本志进行了悉心指导,编辑部成员在编纂过程中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对本志反复修改核对、数易其稿。《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以第二次地名普查地名成果为基础,充分利用1987年版《余杭县地名志》、2008年版《杭州市余杭区地名志》、地名图册及《浙江省地名志》《浙江省地名词典》《浙江省地名录》涉及到临平的内容等地名图录典志,通过1990年版《余杭县志》、2000年版《余杭市志》、《临平年鉴(2023)》等文献资料完善内容。利用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并辅之以镇街志、专业志等文献进行拾遗补缺。涉及到历史事件,逐条查阅南宋淳佑《临安志》、南宋咸淳《临安志》、明嘉靖《仁和县志》、清沈谦《临平记》、清光绪《唐栖志》、民国《杭县志稿》等地方志书,将地名的记载追溯至最早的史料记载,使以往一些缺失的地名来历含义得以基本考证清晰,在历史文献的引用上更为规范,对以往旧地名志引用文献内容错讹的地方进行了纠正。
《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编辑出版历时3年,编辑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归纳、反复核对等方式,对地名来历含义、地名命名更名时间、地名要素等进行查证勘误。
《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主要特色一是既保留地名志传统体例,又具实用性、可读性、知识性,具有内容科学、特色鲜明、文化浓郁的特点。二是在地名文化中搜寻了诸多地名诗词文献、地名故事及地名特产;三是在附录中考证增添临平境内不同时期乡里居村一览表、消失的地名,为留住乡愁记忆留下了宝贵的地名资料;四是在充分吸收前志成果的基础上,引用大量方志史料,考证充分、史料翔实、文风严谨。五是对区境内地名历史沿革、语义、文化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在收集地名资料时,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力求全面系统、真实准确。注重地名信息来源多元化,选择多种来源不同的文献、数据资料互为补充、互相印证,以保证所获取的资料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杭州市临平区地名志》以保护继承为主题,传承创新为主线,服务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地名文化需求,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促进地名文化发展繁荣配股票配资网,用地名文化建设引领地名事业科学发展,是了解临平区情,传承和保护优秀地名文化的一部百科性质的权威地名专著。
万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